兰溪市康体中心城•艺术馆展厅纪事之二 特定区域特定岁月的记忆元素 |
岁月如痕,岁月如歌,岁月如诗。有的岁月逝去,再也找不回来。有的岁月记忆,是否可以复制?如诗如歌的岁月,还有可能得到如愿的诠释么? 答案是肯定的。
兰溪市康体中心城·艺术馆展厅之“记忆兰溪”板块,收集整理了数百件实物,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,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。走进大展厅,在“记忆兰溪”板块前驻足,各个年代的实物元素历历在目,兰江两岸美好的记忆得到印证,如诗如歌的激情寻觅到了注脚。
红色的桶和盆,脚盆、脸盆,水桶、马桶,手提的、肩挑的,大大小小数十款,曾是“有钱人家媳妇”的标识。今年九十高龄的赵女士,久久不肯离开展厅“记忆兰溪”板块那个特别角落。她说:七十年前她出嫁,做棉布生意的父亲,别出心裁,把木桶与木盆等嫁妆几乎备齐了,让她在公婆家很有体面。几次搬家,这些老嫁妆早已经不知去向,想不到在这儿看到了。妙呀妙,真真妙!
八十岁上下的楼老太,“对接”着展厅一面古老的铜镜,用手抚摸着如雪的鬓发,对随行的家人说,解放初,她出嫁,母亲给了她这样一面铜镜,还有一个贵重的梳妆台。这是她弥足珍贵的嫁妆呀,啊嗨! 一群人在一批红色实物前指指点点,一个说:他当过红卫兵,草绿色军装,他穿过。红红的袖章,他套过。毛主席像章,他佩过。高喊毛主席万岁、万万岁,那个年代单纯至极。另一个说,那个年代停课闹革命,她就是一身红色打扮,背着鳖壶,手持毛主席语录,到井冈山,到北京,大串联,大呼唤。展厅的红色实物,勾起了一批批当年红卫兵、红小兵的“红色想象”。
展厅“记忆兰溪”陈列着多个“三大件”,有人编写过无数个三部曲。自行车、手表、缝纫机,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“三大件”,凤凰自行车、钻石手表、西湖缝纫机,那个年代的兰溪婚龄青年们梦寐以求。写字台、书橱、大衣柜,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“三大件”,摆放在婚房,象征时代在进步,象征主人翁有知识有素养。彩电、摩托车、电冰箱“三大件”,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行其道,是婚龄阶层炫耀的资本。
展厅“记忆兰溪”板块,还有众多“大三件”和“小三件”,不同阶层的人实地观赏,会有不同的感受,会激发特别的联想。有个古稀老人看到一个电熨斗,讲了一席话:那年买了一件呢制服,平常舍不得穿,逢年过节,或去拜访好朋友时偶尔穿穿。穿过后马上请家人用电熨斗熨平,折叠好放进衣柜。有位时尚老人听到留声机古老的秧歌,随着节拍跳起秧歌舞。她说,那个特殊的岁月,家里有一台留声机已然奢侈。一家人沉醉于听歌中,着迷程度不亚于时下人贪玩微信和微博。
一对相仿年纪的老人,看到展厅“记忆兰溪”板块小方桌两侧的木椅,不约而同落座。两人看着白瓷茶壶、竹篾壳热水瓶、花边烟灰缸,谈起了当年相聚喝茶抽烟的趣事。一位老人说,当年在这种场合相聚,那种心情欢畅,远远超过在当今的咖啡厅和歌厅呢!一大堆箱子,引发了特殊群体的好奇。其中一对木箱和一对皮箱是王建峰83岁老丈人之奶奶的嫁妆,是古董的古董。有位文化人说,箱子看得多了,可是这种老古董箱子还是第一次看到,稀罕呀稀罕!
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机,而今在兰城寻常百姓家不见踪影。而展厅“兰溪记忆”板块,把它放在很显眼的位置。一位“过来人”说,当今大电视赛电影幕布的时代,黑白电视机微不足道。而微不足道的黑白电视机,当年在他北乡农村,引起过轰动。本村人周边村人,在他家场坪看黑白电视机里的《霍元甲》《上甘岭》等电视,人山人海,水泄不通,人群赶都赶不走。至今他听着展厅“兰溪记忆”板块中响起的《霍元甲》雄浑主题歌,还心潮澎湃不已。
人不能没有记忆,不能没有回忆。没有记忆和没有回忆的人,或许不能算是完整人。兰溪市康体中心展厅“兰溪记忆”板块林林总总的实物元素,是兰溪地方性的,更是中国大时代的。其中陈列展示的“人民公社好”、“为人民服务”、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等等符号,是时代的浪潮,是大社会的潮流。有地方特色的记忆,有时代蕴含的记忆,毫无疑问是有生命力的,是天长地久的。
|
上一页:精诚合作 开拓创新 兰溪市老年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大力推进“医养结合”构建“大健康”格局/ |
下一页:兰溪市康体中心城•艺术馆展厅纪事之一 |